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介绍 > 正文

风电选址要求规范

  

  

  从6月1日起,《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今后,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吸烟、刻画“到此一游”、爬上石刻拍照、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和香蜡纸烛等违规行为,都将被依法处理。

  

  

  

  

  据了解,《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是我市第一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专项法规。《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大足石刻将得到更加严格规范、更加全面细致、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法保护和管理。

  1

  《条例》的保护对象、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

  《条例》是专门就保护大足石刻拟定的地方性保护法规,大足境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北山摩崖造像、宝顶山摩崖造像、南山摩崖造像、石篆山摩崖造像和石门山摩崖造像,均适用于《条例》。《条例》包括总则、保护管理、合理利用、法律责任和附则等五章,共三十七条,对如何保护管理大足石刻及景区、如何合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在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防大气污染、文物监测、防火防雷防电措施、文物保护禁止行为、陈列展示、讲解服务、馆藏文物的修复复制拓印、活动管理、违反文物管理的法律责任等数十个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2

  为什么要将大足石刻专门立法进行保护?

  大足石刻不仅是中国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迄今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大足石刻予以立法保护,对于彰显和体现其重大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明确要求,应当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物的保护采取立法性保障措施。因此,大足石刻有必要制定地方性法规来进行保护。

  

  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

  3

  《条例》立法过程

  2013年,《重庆市第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规划》将1998年颁布的《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管理办法》(渝府令第21号)上升为地方法规列入了规划。

  2014年,市文物局、大足石刻研究院开展了《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委托西南政法大学起草了地方法规立法文本代拟稿。

  2015年,市文化委、市文物局组织开展了文本修改论证工作,在深入大足石刻广泛调研、征求有关意见、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送审稿。

  2016年4—6月,市政府法制办按照审查程序要求,又再次书面征求了有关市级部门、区县政府和市人大、市政协相关专委会、市工商联的意见,专门听取了大足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和区政府相关部门、大足石刻所在地基层政府的意见,并通过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向社会公众普遍征求了意见,其后修改后又召开了市级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会。在吸取各方合理意见后,会同大足区政府、市文化委共同修改形成了提请审议的草案。2016年7月草案经市第四届人民政府第1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9月28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草案)》(一次审议稿)。之后,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市人大法工委组织修改了审议稿,进入第二次审议程序。

  2017年3月29日,经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出台。

  

  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黄源彪

  作《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草案)》

  审议结果的报告。

  记者 刘嵩 摄

  

  4

  《条例》的特点和创新

  《条例》的整个立法过程经过长时间调研,因此这部条例更符合大足石刻文物保护的实际。条例在严格遵循《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等上位法律法规有关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大足石刻保护的现实需要,吸收借鉴了国内其他世界遗产地保护立法的经验以及多年来大足石刻保护和利用的实践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很多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其中很多亮点、创制性规定都是前所未有的。

  

  宝顶山石窟圆觉洞局部

  

  一是进一步关注了与文物相关的环境保护

  强调了文物保护不仅是指文物本体,也包括与之息息相关的环境甚至历史信息。《条例》很多条款对文物保护环境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如在文物建设控制地带内不能开山采石、不能随意砍伐树木、不能破坏水系,等等。

  二是更加重视遗产保护的日常监测

  《条例》明确要求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大足石刻监测制度,对影响大足石刻保护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

  三是充分考虑了景区活动对文物保护的影响

  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需向公众展示,就会涉及到各种活动,而这些活动可能存在不利于文物保护的因素。因此,《条例》对此作了相关规定,对于如何进行合理利用、如何进行开发都有限制性的要求。

  

  宝顶山石窟释迦涅槃圣迹图

  

  四是实施综合执法也是一大的亮点和创新点

  一个景区范围本身不大、涉及的执法主体不少,必然就会造成一些执法的空白点。通过综合性的授权执法,弥补了执法的空白点,更弥补了文物保护的空白点。

  五是增强了对文明旅游的规范力度

  《条例》规定,刻划、涂污、张贴、攀爬、损坏文物或者文物保护设施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在禁止吸烟标志区域内吸烟、在禁止闪光标志区域内闪光拍摄,以及触摸、攀爬设有禁止触摸标志的文物,或者在大足石刻其他附属设施上涂写、刻划、张贴、攀爬、污损,抑或进入景区封闭管理区域的车辆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的,都将受到处罚。

  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

  (2017年3月29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保护管理

  第三章 合理利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大足石刻保护,促进大足石刻科学研究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大足石刻的保护、利用、研究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大足石刻是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北山摩崖造像、宝顶山摩崖造像、南山摩崖造像、石篆山摩崖造像和石门山摩崖造像,及其附属的其他造像、古建筑、古遗址和附属文物等。

  

  第三条大足石刻保护工作,坚持统筹规划、科学保护、深化研究、注重传承的原则,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确保大足石刻的安全、真实和完整。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大足石刻保护工作的领导。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大足石刻保护相关工作。

  大足区人民政府负责大足石刻的保护、利用及其相关管理工作,加强保护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并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大足区人民政府设置的大足石刻研究院是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以下称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大足石刻的保护、管理、研究和合理利用工作。

  大足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大足石刻保护相关工作。

  第五条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通过设立大足石刻保护社会基金、提供志愿服务、举办公益性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参与大足石刻的保护。

  第六条对在大足石刻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大足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保护管理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组织大足区人民政府和市文物、发展改革、国土房管、规划等有关部门编制大足石刻保护规划,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公布并组织实施。

  大足石刻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本市和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

  第八条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依据大足石刻保护规划,制定大足石刻年度保养、修缮计划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方案,并报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大足石刻保护相关工作,应当符合大足石刻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九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求划定并公布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置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碑界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拆除、损毁大足石刻保护标志和界碑界桩。

  第十条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保护无关的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大足石刻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大足石刻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建筑物、构筑物的选址、布局、规模、高度、体量、造型、色调等应当与大足石刻历史风貌及其周边环境相协调,符合大足石刻保护规划。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建设活动的日常巡查,发现违法建设活动的,应当立即制止,并及时向大足区人民政府和市文物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符合保护规划、危害文物安全、破坏文物历史风貌、污染环境的建筑物、构筑物,由大足区人民政府责令相关单位和个人限期治理;逾期未治理或者经治理仍不能满足文物保护需要的,由大足区人民政府责令相关单位和个人依法搬迁或者拆除。

  第十二条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对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的林木植被、山形水系等生态系统信息进行记录,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良好生态系统。

  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林木,除保护需要外不得采伐。因其他特殊情况确需采伐的,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有关部门在批准采伐前,应当征求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十三条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建设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烟尘等大气污染物的设施,禁止使用国家和本市确定的高污染燃料,推广使用电、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第十四条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实施大足石刻修缮、抢险加固、保护性设施建设等文物保护工程,应当制定文物保护工程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批准后,由具备相应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单位实施。

  第十五条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大足石刻的除尘、龛檐维护、生物病害清除等日常保养维护,实施日常保养维护工程,应当编制保养方案,报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大足石刻监测制度,配备监测专业人员和设施设备,对影响大足石刻保护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并建立监测日志。发现安全隐患的,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大足区人民政府和市文物行政部门报告。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保护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保护措施。

  第十七条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防护和消防管理制度,配备防火、防盗、防雷的器材和设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八条大足石刻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山、采石、采矿、取土;

  (二)排放污染物或者破坏土壤、水系;

  (三)损坏旅游基础设施、安全设施或者文物保护设施;

  (四)生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除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禁止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刻划、涂污、张贴、攀爬,或者以其他形式损坏文物及其保护设施;

  (二)经营、运输或者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

  (三)在非规定时间和非指定地点燃放烟花爆竹,在非指定地点燃烧香蜡纸烛;

  (四)修坟、立碑、打井、修渠;

  (五)在无吸烟标志区域内吸烟;

  (六)在禁止闪光标志区域内闪光拍摄。

  提倡和引导使用电子烟花爆竹和电子香烛。

  第三章 合理利用

  第二十条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大足石刻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等价值的研究和传播,支持与大足石刻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丰富石刻展示手段,提高文物藏品展陈水平。

  第二十一条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同有关科研单位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开展石刻风化、渗水、裂隙治理和病虫害防治等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应用。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对大足石刻文物和科学保护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由其提供资料制作的出版物、音像制品等,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知识产权。

  

  第二十二条大足石刻馆藏文物和单体文物的修复、复制、拓印,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在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第二十三条制作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剧(节目)需要拍摄大足石刻文物的,应当保证文物安全。制作或者拍摄单位应当制定文物安全保护措施,与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签订文物安全协议,在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拍摄。

  第二十四条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不得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因特殊情况确需举办的,举办者应当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安全工作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开展。

  群众自发开展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安、交通、旅游、宗教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采取安全保障、交通疏散等措施,确保大足石刻文物安全和活动安全。

  第二十五条利用大足石刻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应当符合大足石刻的历史和文化属性。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合理确定各个景点的环境容量和游览路线,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旅游旺季疏导游客的具体方案。

  进入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开展讲解活动的讲解员、导游、旅游志愿者应当接受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提供的免费培训,为游客提供符合大足石刻历史文化内涵的讲解服务。

  

  第二十六条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对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商业业态、经营服务网点统一规划,使店铺招牌、门面装修等与大足石刻整体风貌相协调。

  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并在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下,做到依法经营,文明待客,诚信服务。

  第二十七条禁止机动车辆驶入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因特殊情况确需驶入的,应当征得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的同意。

  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机动车辆应当按照指示的线路行驶,在划定的停车区域停放。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移动、拆除、损毁大足石刻保护标志或者界碑界桩的,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或者建设控制地带内,排放大气污染物或者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责令改正,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或者建设控制地带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开山、采石、采矿、取土;

  (二)排放污染物或者破坏土壤、水系;

  (三)损坏旅游基础设施、安全设施或者文物保护设施;

  (四)生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有下列行为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刻划、涂污、张贴、攀爬,或者以其他形式损坏文物或者文物保护设施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经营、运输或者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属于经营性活动的,并处责令停产停业;

  (三)在非规定时间和非指定地点燃放烟花爆竹,在非指定地点燃烧香蜡纸烛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四)修坟、立碑、打井、修渠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属于经营性活动的,并处责令停产停业;

  (五)在无吸烟标志区域内吸烟或者在禁止闪光标志区域内闪光拍摄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未遵守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辆擅自驶入大足石刻保护范围,或者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未按照指示的线路行驶、未在划定的停车区域停放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大足石刻破坏、损毁、灭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与文物、旅游、林业、市政、园林绿化和除大气污染外的环境保护管理活动有关的行政处罚,由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实施。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本文内容来源于大足石刻

如涉侵权,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精彩阅读

  ?新世纪百货大足商都超市端午放“粽”

  ?旧家电以旧换新最高补贴800元!

  ?龙水湖水乐园联合大足生活通发门票了!

  ?注意!这3天大足人你家里要停气!

  功能导航:

  回复 交友、拼车、招工或求职、停电、公交、汽车时刻表、通讯录可进入功能查询板块。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